身为全球首款隐身五代战斗机银铺子配资,F-22猛禽生来就是世界的焦点。它开辟了超视距空战的先河,为美国空中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基础。然而,由于五角大楼的错误决策,竟导致这架天之骄子于2011年遗憾停产,最终生产数量仅有195架。
8月28日,美国《国家安全期刊》针对F-22发布了一篇文章。文中认为,美国于1998年通过的F-22出口禁令,是致其昙花一现的关键主因。短期来看,这项政策的确维护了美国的技术优势。但同时也增加了单机生产成本,导致供应链大量流失,到最后一机难求,致使这款全球最强制空战斗机就此陨落。
文章甚至将该决策称为美国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战略失误。当美国制空能力停滞不前时,中国空军建设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,给美西方盟友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。
昙花一现的F-22
1971年美国空军正式启动了ATF战斗机计划,意在打造下一代空优战斗机,以应对苏联的四代机威胁。新型战斗机要求必须兼具隐身技术、超音速巡航和短距起降能力,并必须搭载高推力发动机和复合材料机身等等。
洛马公司推出了YF22原型机,同诺斯罗普格鲁曼的YF23展开了该计划的机型竞标。二者相比较,YF23的隐身性与飞行能力要更为出众,但YF22的敏捷性要更胜一筹。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空战较为注重近距离格斗,所以最终YF22赢得了竞标,而YF22就是F-22的原型机。
计划之初,美国防部长制定的生产计划是750架新型战斗机。但伴随着苏联的解体,这个数字被再三削减到了442架。一直到1997年,首席试飞员保罗驾驶F-22从佐治亚州成功起飞,并完成了全程58分钟的关键试飞,就此揭开了全球五代机的序幕。
放眼当时的世界空军格局,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机是四代机苏27,欧洲是四代机幻影2000,中国的主力机型甚至还停留在3代机。独步全球的美国深感无敌,于是他们做了两件事,第一是通过《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》,禁止F-22对外出口,将隐身五代机的核心技术锁在国内;第二是再度削减了F-22的生产数量,将其下调到了339架。
五角大楼认为,禁止出口既能减少国际订单分流,又能维持美国先进战机的技术垄断,便于美军集中精力提升自身空军水平。但以如今的视角回顾这项决策,美国政府的决定实在过于短视了。
2003年F-22服役前夕,美国国防部经过综合研判,还是感觉339架有些盈余,便将数量调整到227架,此时已经不足初始的1/3。但这依然不是美国国防部节源开流的极限,2009年在经历了战争反恐后银铺子配资,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最终拍案定板,将F-22的生产数定格在了187架,而且是生产到数就立刻停产。
由于无法出口,美国无法通过盟友订单分摊成本。再加上生产预算的来回削减,最终F-22的单机生产成本一路高涨,从1991年的6120万美元,飙升到2008年的1.375亿美元。最终截止到2011年,F-22的生产成本已经攀升到1.5亿美元。如若算上维护成本,这个数字将高达3.8亿,比同等重的黄金还要高昂。
2011年伴随着最后一架F-22的下线,整个F-22的生产线都同步进入到萎缩状态。隐身蒙皮的生产工厂、特殊铝合金构件的生产供应商,纷纷选择专用民用生产,或者直接关门大吉。美国对外宣称这只是暂时的生产线封存,可以随着战略调整随时重启。但事实证明,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。
在中国试飞五代机后,美国国防部开始琢磨逐步恢复F-22的生产链,以重建美国制空优势。2016年美国空军花费近一年时间对F-22战斗机复产的可行性进行了缜密分析,最终得出结论是完全可行的。
但落实到实际操作后,他们惊奇发现原来F-22的专属液压管路厂家转行做了汽车配件,座舱盖特种玻璃供应商已经破产多年。当年资历深厚的雷达工程师,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。供应链的崩塌彻底扼杀了美国的复产希望,要知道航空工业从来不是单一工厂的任务,是成千上万家配套企业齐心协力铸就的成果。
美国的F-35之所以能做到全球扩散,完全是20多个国家1500多家供应商的协同结果。但美国却一意孤行,为了短期利益在F-22上大搞技术封锁。最终导致整个生产业的重启成本飙升到250亿美元,大大超出美国所能承受的极限。
其实《国家安全期刊》如今的评价,多多少少附带些马后炮的意味。以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,中国的歼-8II刚刚服役,俄罗斯也陷入到严重衰退之中。F-22作为争夺制空权的专属武器,技术压制过于悬殊,甚至不存在用武之地。为了安抚盟友,美国还特意研制出F-35,开放给各国采购。
因此,F-22的出口禁令完全符合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际局势。可美国人为什么错了呢?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他们误判了竞争对象,他们将苏联俄罗斯视作唯一对手,而忽视了正处崛起初期,厚积薄发的中国。
中国空军的发展速度
从1999年到2025年,中国空军迎来了建国以来发展作为迅猛的时期。用一句话来总结,那就是我们用20年时间走完了美国50年的空军发展历程。
1999年初的中国空军,主要以二代机歼7和歼8为核心机型,军中仅列装了少量进口三代机苏27。而此时的美国已经成功首飞了五代机F-22,实力横向对比,我国大约相当于美国七十年代水平,双方存在两个代差。
短短二十年后,我国空军阵营便形成了以歼20为首、歼16为辅、歼10C为补的三剑客阵营。轰炸机有轰6N,预警机有空警500,现在有空警2000,此外还有运8、运20在内的一系列支援、辅助作战机型。和美国相比已经不存在任何代差,综合实力排名全球第二。
这其中歼20的诞生绝对是对美国冲击最大的机型,2011年歼20成功首飞,并于2017年正式服役,比美国预想的整整提前了15年。在中国航发雷达、复合材料、数据链的全产业链优势下,如今歼20的规模已经实现了对F-22的数量超越。
2007年时,我国空军阵营约有40万军士和2700架各类战机。后来经过二三代战机的退役潮,截止2010年我国作战飞机数急剧下滑到1500架,跌到本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。但截止到今年,经过五代机的全面换装,我国空军规模又提升到40.3万军士+2284架飞机的作战力量。
过去多年内,美国对中国国防建设的进步一直持以嘲笑态度,认为我们只是在拙劣的模仿西方科技。但珠海航展上多款中国新型战斗机的展示,以及多点开花的国防科技,正在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。
尤其是去年中国两款六代机的首飞,更是彻底震撼了美国五角大楼。今年初,美国空军参谋长奥尔文在公开场合坦言道:中国空军的现有发展已经对美国构成了严峻挑战,他们在下一代战机研发道路上真正走在了美国前面,对此我们要提起警示和注意。
但对于如今的美国而言,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。未来六代机的进度上,美国不会再有一分一秒的领先优势,而我们注定要从追赶者蜕变为引领者。
牛途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