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也无法预料中国医疗产业的终局汇盈配资,因为转型迭代始终在涌现。
过去,拥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平台企业,更多是被视为产业的潜在变局者,MNC大多是这样的诞生轨迹。
如今,A股头部商业化平台的进化,更让市场看到它们“破局”的能力。
百洋医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。一直以来,其不断展现的是强大的商业化能力。然而,最新发布的财报汇盈配资,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定位:
财务模型持续稳健,新品投入加大,创新药、械资产形成了“成长一批、导入一批、储备一批”的阶梯式布局。
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。眼下,无论是Biotech还是Pharma,都必须抓紧时间思考如何迎接这位“新朋友”了。
/ 01 / 预期的稳、意外的进
过去,第三方商业化平台,之所以被视为产业的潜在变局者,在于它们稳健的财务表现提供蜕变底气。
典型如百洋医药,其核心品牌业务始终保持稳健增长。2024年,营收80.94亿元,归母净利6.92亿元,与去年基本持平。但品牌业务营收55.59亿,同比增长9.17%,相比2021年上市当年的29亿元,几近翻了一倍,占公司营收近70%,贡献了公司毛利额的93%。
原因不难理解,在不断削减批发业务保持整体规模的同时,百洋医药必须集中资源聚焦高毛利的品牌业务,唯有品牌持续增长才能夯实公司根基,唯有稳住基本盘才能谈转型。
具体可以看到,2024年,公司主力产品包括迪巧、扶正化瘀、纽特舒玛等,均保持增长。迪巧营收约22亿汇盈配资,增长率11%;处方药扶正化瘀6.3亿,增长率16.6%;消费品牌纽特舒玛1.2亿,增长率达45%。包括代理的产品,如海露营收有7.4亿,增长率15%;安斯泰来泌尿线产品5亿,同比增长34.5%,还原两票后营收达7亿。
牛途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